贵州污水处理向您介绍: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一、处理设施概况
大多数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病原性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可以通过各种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去除水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各种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尽管如此,某些生活污水站由于处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污水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与规定排放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前置A级生化池(水解生化池)—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成功地处理了该类生活污水,该工艺具有抗负荷性强、除磷脱氮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地埋式占地面积少,美观大方等优点。
一体化生活污水专用处理设备,埋地设计。该设备结合生活污水性质,采用世界上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集去除BOD5、COD、NH3 - N、病菌于一身,是目前最高效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它被广泛地用于各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及水质近似生活污水的工业水处理,替代了去除率很低,处理后出水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普通物理化学法及生化处理法。经过应用表明,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专用处理设备是一种处理效果十分理想且管理方便的设备。
污水处理池和地埋式设备均设计于地表以下,地表以上绿化。因此污水处理站不影响周边的整体环境和深化要求。
二、设计依据
1、废水排放执行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
2、恶臭气体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4、废渣排放执行《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73);
5、污泥执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三、废水处理工艺
1、 工艺流程图如下:
2、设备剖面图如下:
3、设备工艺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设备采用碳钢结构,箱体安装于地表下,上留检修人孔。箱体组成:水解酸化池(A级池)、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等组成。
本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控制器控制,设备的运行完全通过自动控制(可切换成手动控制模式),可完成水泵、风机的启闭和自动切换,并备有过压、缺相、短路等保护和报警功能。
4、工程特点
本工程有以下特点:
4.1、整个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稳定可靠,系统稳定。
4.2、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专用设备是一大特点,污水经A级生化池不仅可以降解相当程度的COD和被截留部份悬浮物,而且对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降解高分子有机物,降低后续处理难度、消化回流剩余污泥起着重要作用。
4.3、全套设备所有动力设备均为知名品牌,设备质量优良,运行动力费用低,质量可靠,运行稳定。
4.4、系统采用地埋式,设备以上绿化不影响环境。
四、防噪措施
风机房设计于一体化地埋式设备外部,风机选用低噪声无振动风机,风机进口设滤清器、消声器,出口接软接头、消声器,机下设防振橡胶和防振架台。
五、恶臭气味处理措施
六、工艺介绍
排出的污水分别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的格栅井,去除漂浮物及颗粒杂物后,进入预沉及调节池,进行污水大颗粒沉降及污水均值均量,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A级生物池在缺氧的状态反硝化均以污水有机物为碳源进行反硝化,去除硝态氮同时降低有机物浓度,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同化合成与异化分解得以降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进行过滤处理方可回用。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留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泵提至污泥池进行污泥好氧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
七、工艺性能特点
1.污水处理设备壳体采用碳钢制作。
2.A级生物处理池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时可调节成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3.O级生化池中填料采用立体网状组合填料,该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不团结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扩散,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相对增加了曝气效果增加了氧利用率,填料成笼式安装、拆卸、检查方便。
4.池中曝气管路选用优质ABS管,耐腐蚀。曝气头选用高效膜片式微孔曝气头,不堵塞,氧利用率高。
5.风机设计选用高压风机,该机具有体积小,噪音低,风量足,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
2.设备工艺设计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
(2)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要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
(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
(5)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和试用寿命,降低成本。
(6)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调性,以试用水量、水质的周期变化,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消解工艺,以降低污泥产生量。
(8)因地制宜,合理布局,